首页公司新闻正文

坑位地图——产品管理的有效工具

深度陪跑 2025-08-26 17:28

引言:坑位地图是跨境电商平台(如亚马逊)通过系统化布局商品展示位置,实现流量高效转化与产品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具。其本质是结合用户行为数据、商品特性及市场需求,对页面资...
坑位地图是跨境电商平台(如亚马逊)通过系统化布局商品展示位置,实现流量高效转化与产品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具。其本质是结合用户行为数据、商品特性及市场需求,对页面资源位进行科学分配,形成多层次的产品展示矩阵,最终提升店铺整体销售额与用户体验。

流量价值最大化:坑位作为电商平台的核心资源,类比线下商超的货架,通过优化布局可显著提升商品曝光量与点击率。例如,亚马逊首页黄金坑位的转化率通常是普通位置的3-5倍。

按商品类目排名划分:将坑位分为头部(类目排名TOP10)、中部(类目排名TOP100)、尾部(类目排名TOP100-500),形成梯度布局。当然,这个划分方法并非行业标准,只做参考。

先看下面几个表格(素材取自于卖家精灵随意抓取的品牌销量)

表一:3C类目某品牌坑位地图:

图片

从上表中销量与销售额的占比可以看出,该品牌经营的是低价产品。在坑位布局上,仍显单薄。可以在51-100、101-200区间再多布局几条listing。

表二:3C类目某品牌坑位地图

图片

表三:家居类目某品牌坑位地图

图片

表二和表三,都是类目的大卖,看他们的坑位布局,就显得厚实多了,各区间均有多条listing。而且在500以后还有,没统计入表中,当然,也有可能这些后排的listing是没有推起来的,一般不会特意去规划500以后月出十几二十单的产品。

公司已有多条listing的类目,要不要再上新?会不会重复?看了表二和表三,我们似乎可以不再纠结了。

坑位地图实操方法

第一步.坑位规划:

1.如果是老品,将现有产品的坑位地图绘制出来,结合各区间销量销售额统计。公司整体业绩,不是靠几个listing就能做出来的,需要不同区间多个布局,并根据各区间贡献销售额的大小分析是否需要增加listing,增加在哪个坑位区间。

2.如果是新品类,产品矩阵与坑位匹配

如果是新品类,在通过测试验证有了进一步的确认以后,可以着手规划。所谓白纸更好画图,新品类更好规划。当然,必须要结合公司的资源能力,如产品竞争力和运营能力,避免空谈。

第二步.坑位落实:

1.将坑位落实到具体每个listing,而不是像上面表中那么笼统。如下表:

表四:坑位地图ASIN统计表:

图片

2.规划好每个listing的功能属性,每个listing不是简单重复,要做出差异化,各种种颜色尺寸材质功能属性做出多种搭配组合,以满足不同买家的需求。将经过市场验证的爆款商品集中投放到高流量坑位,通过搜索广告、关联广告强化曝光,快速占领类目头部位置。将一些利润款布置在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中部或尾部位置,不追求销量,但利润率相对较高。

3.规划好每个变体的功能属性,最终落实到SKU上。 listing中设置几个变体,上架时间,主推款,利润款,以及每个S的备货数量。因为备货发货是以sku 为单位的,所以我们的坑位地图,最终要落实到sku上。

表五:坑位地图规划表:

图片

此表中,重点是将规格参数定义清楚,不可简单重复,更不可自己也不知道要上哪款。

风险规避与长期运营建议

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坑位:若某坑位销量占比过高,(例如超过店铺总业绩的50%),需警惕竞争对手恶意攻击(如差评、价格战),及时分散风险。

寻找新品类机会与垂直类目深耕:我们不少卖家,觉得自己的品类太卷了不好做,想去找其它不那么卷的品类,这种想法有一定的风险,容易在不停的尝试中踩不同的坑、不断踩坑。或许还不如在自己的品类深耕,看看还有哪些细分市场是自己忽视的。

不要害怕类目布局过多:我们有些卖家,在同品类有十几条listing就感觉很多了,总感觉是在自己打自己,自己和自己抢流量、抢广告位、甚至内部竞争将CPC竞价抬升。看了上面的表二表三,我们还觉得自己的listing数量多吗?感觉是在自己打自己的,可能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吧。

做好产品差异化综合权衡各款产品的功能属性搭配,做好产品差异化,覆盖不同使用场景和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,组合形成产品矩阵。通过坑位地图实现产品管理的精细化,是跨境电商从“单品爆款”向“可持续盈利”转型的关键。商家需结合数据洞察、用户需求与竞争动态,持续优化坑位资源配置,最终构建起抗风险能力强的产品矩阵。

请记住,好的Listing是规划出来的,不是边打边看的。一开始做好规划,设计坑位目标,做好相应的销售策略,投入合适的推广费用,将产品推广到我们的目标位置。虽然最终会有些差异,但我们通过多次策略优化去实现我们的目标。如果我们上架的产品不知道最终会销售多少,备货也无从着手,那listing很难推得起来。

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深度陪跑微信公众号:深度陪跑公众号 ,每天为您推送最新,最热干货!